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主要反映本院及有关兄弟院校教学、科研、医疗的理论性学术刊物,刊登医药卫生方面的学术研究论著、临床经验、病例报告、文献综述等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辽宁省教育厅

主办单位: 锦州医科大学

出版部门: 《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674-0424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21-1606/R

邮发代号:

出版周期 双月刊

创刊时间 1980

出版地区 辽宁

出版地区 辽宁

订购价格 120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辽宁省教育厅
  • 主办单位:锦州医科大学
  • 国际刊号:1674-0424
  • 国内刊号:21-1606/R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CA 化学文摘(美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
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2008年第2期文章
  • 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原因分析

    在死亡前24h内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、自然发生的、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,临床上称之为猝死.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的突然死亡,而随之引发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,常常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大的困扰,精神科住院病人的猝死现象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.......

    作者:王金环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16排螺旋CT延迟时间优化的研究

    随着多层螺旋CT(multi-slicespiralCT,MSCT)的广泛应用,肝脏三期增强扫描已成为常规检查方法,而延迟时间的设置成为扫描成败的关键.延迟时间设置过早,肝动脉、门静脉强化不明显,过晚则错过二者强化峰值,将影响诊断的准确性.......

    作者:李惠茹;王恩旺;宋永生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应用

    64排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,并且对病变程度的估计也很准确[1].要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检查的图像满足诊断的要求,并非易事.检查前的准备、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保证图像质量至关重要.......

    作者:黄玉勇;秦将均;黄海伟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坏死股骨头坏死实验研究

  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致残性疾病,但是在其病程早期常常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临床静默期.该阶段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髓芯减压,其有效率报告范围在30%~90%之间.......

    作者:孙笑非;冯雪梅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

    我国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国家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饮食结构的改变,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,我国糖尿病、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长迅速,糖尿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多.......

    作者:于凌云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误诊2例报告

    乳腺分叶状囊肉瘤临床较少见[1],我院2002-2008年曾误诊2例,现报告如下.1临床资料例1:女患,43岁.2002年5月以左乳无痛性肿物半年人院.入院时查: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3cm×2.5cm肿物,质硬,边界清晰活动良好,左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,局麻下行肿物切除,术后病理回报:乳腺纤维腺瘤,痊愈出院.......

    作者:崔孝生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先天性短食管2例报告

    先天性短食管为一少见的解剖变异,发病率低,其特点为先天性食管过短和部分胸腔胃.现将本科收治的2例患者报道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王坤宇;曲家骐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炒莱菔子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53例临床分析

    习惯性便秘是老年一种常见疾病.老年人因中气不足,脏气衰微,津液亏乏,大肠失濡,传化无力而致便秘,属津枯便秘.单炒莱菔子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收到良好疗效,现简介如下.......

    作者:赵东茹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一氧化氮与白内障的研究进展

    1980年Furchgott等[1]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能生成并释放内皮衍生舒张因子(EDRF)稍后又证明其中含有NO.而后,又于1986年,根据EDRF作用性质与一氧化氮(NO)十分相似,提出并证实EDRF就是NO,具有生理学作用与病理生理学作用的独特生理学效应.......

    作者:郑茜;吴刚;张琦 刊期: 2008- 02

  • 视网膜光损伤凋亡机制研究进展

    光对视网膜的损伤包括热灼伤、光化学损伤和机械损伤三种方式.因为眼内组织色素分布的差异,蓝光主要在神经上皮层吸收,主要引起视网膜光化学损伤;绿光在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吸收相近;黄光主要在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浅层被吸收;红光则作用得更深,主要引起热效应;而高能量的激光可以引起机械损伤.......

    作者:刘凯;刘丹 刊期: 2008- 02